宿州二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皖教基[2020]9号)等文件为依据,走进新课程,用好新教材,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落实课程理念,理解教材体系,优化活动设计,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为本? 结合学校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
(二)分类实验? 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按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从不同维度分类实验,探索各学科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
(三)加强统筹?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学习,确保学生发展需求、选课选考、课程安排以及考试评价的内在一致。
(四)有序推进?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先选择部分学科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全学科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基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深度教研机制,推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组织领导
成立宿州二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组? 长:王? 跃(党委书记)???? 曹振锋(校长)
副组长:程? 波(副校长)?????? 刘动(副校长)??? 杜文海(副校长)????????? 周? 刚(副校长)?? 张立勇(纪委书记) ?马? 玲(党委委员 工会副主席)
成? 员:朱德意(教务处主任)?? 谢? 云(教研室主任)??
邵? 超(政教处主任)?? 孟祥鹏(总务处主任)?
王吉林(办公室主任)??? 高? 超(团委书记)
周洪广(保卫科科长)?? ?宁? 伟(装备中心主任)?
?刘? 潺(图书馆馆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程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年级主任、副主任,各学科组组长、副组长为成员,负责全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具体工作。
五、课程设置
(一)学制和课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0分钟计。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自主确定。
3.学生通过18课时的科目内容学习可获得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
(二)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1.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三)开设科目与学分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科目 |
必修学分 |
选择性必修学分 |
选修学分 |
语文 |
8 |
0--6 |
0--6 |
数学 |
8 |
0--6 |
0--6 |
外语 |
6 |
0--8 |
0--6 |
思想政治 |
6 |
0--6 |
0--4 |
历史 |
4 |
0--6 |
0--4 |
地理 |
4 |
0--6 |
0--4 |
物理 |
6 |
0--6 |
0--4 |
化学 |
4 |
0--6 |
0--4 |
生物学 |
4 |
0--6 |
0--4 |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
6 |
?0--18 |
0--4 |
艺术(或音乐、美术) |
6 |
?0--18 |
0--4 |
体育与健康 |
12 |
?0--18 |
0--4 |
综合实践活动 |
8 |
? |
? |
劳动 |
6 |
? |
? |
合计 |
88 |
≥42 |
≥14 |
(四)科目安排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学生根据高校专业科目指引、兴趣爱好和毕业学分要求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结合实际安排。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
音乐、美术,必修内容各为3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应开齐必修学分要求的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学校可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课程中的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除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学科必修课程内容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范围。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六个选考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范围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部分内容。选修课程的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
要结合有关学科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落实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国防安全、法治和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要求。
六、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对于不选考的科目,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选修部分模块);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七、课程管理、实施与评价
(一)做好学校课程规划
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教育全过程。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的德育功能。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相关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好选修课程,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学校课程管理
科学安排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教学,不得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和周课时总量。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
(三)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高效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安徽省普通高中语文等15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研制《宿州二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备课规范要求》和《宿州二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作业规范要求》。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制定学分认定具体办法,扎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利用全省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客观地记录学生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应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相关文件为依据。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八、成果推广?
积极参与省、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经验交流,认真总结凝练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积极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经验推广,建立与薄弱高中、农村学校对口帮扶机制,遴选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承担省、市级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任务,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九、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实课改培训
树立课程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素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围绕课程推进的重点、难点项目,开展专项培训。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结合现有师资情况,向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齐配足教师。
(三) 加强新教材全员培训
在2020年完成高一年级、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确保2021年8月底前完成所有教师培训。
(四) 加强研究 抓好校本研修
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对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转化落地等问题加强研究。
(五)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根据课程实施需要及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齐专用教室与场馆。
十、2020级高一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要求
(一)高考要求
2020级学生各学科教学及高考命题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数学不分文理科。
(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2020级学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考试内容为相应学科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课程内容,学业水平考试其他事项继续按照现行政策不变,考试时间依然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附件
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
? 科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上学期 |
下学期 |
上学期 |
下学期 |
上学期 |
下学期 |
|||||||||||
学段1 |
学段2 |
学段3 |
学段4 |
学段1 |
学段2 |
学段3 |
学段4 |
学段1 |
学段2 |
学段?? 3 |
学段4 |
|||||
语文 |
必修(8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选择性必修(上),选择性必修(中),选择性必修(下); 选修(0-6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6个任务群。 |
||||||||||||||
必修(上)/4 |
必修(下)/4 |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三个任务群的学习贯串三学年,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应根据所选任务群的特点穿插在教学中。 |
||||||||||||||||
数学 |
必修(8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中选择0-4个主题,并融入数学文化; 选修(0-6学分):A、B、C、D、E五类选修课程和其他校本课程,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
||||||||||||||
必修(第一册)/4 |
必修(第二册)/4 |
|||||||||||||||
英语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8学分):在选择性必修1-4中选择0-4个模块; 选修(0-6学分):提高类(选修1-3)。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基础类、拓展类、实用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一/4 |
必修二/4 |
必修三/4 |
||||||||||||||
思想政治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
经济与社会/2 |
政治与法治/2 |
哲学与文化/2 |
|||||||||||||
历史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史学入门、史料研读2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 |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等9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地理1/2 |
地理2/2 |
|||||||
物理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1/2 |
必修2/2 |
必修3/4 |
||||||
化学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第一册/2 |
必修第二册/2 |
|||||||
生物学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在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中选择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分子与细胞/2 |
遗传与进化/2 |
|||||||
信息技术 |
必修(3学分):数据与计算(2学分)、信息系统与社会(1学分)。每周1课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选择性必修(0-12学分):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中选择0-6个模块。 |
选修(0-4学分):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和其他校本课程。 |
||||||
通用技术 |
必修(3学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每周1课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选择性必修(0-18学分):技术与生活系列、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等4个系列共11个模块中选择0-11个模块。 |
选修(0-4学分):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其他校本课程。 |
||||||
音乐 |
必修(3学分): 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选择相应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内容,课时安排由学校自行决定,学分组合为: (1)必修(2)+选择性必修(1); (2)必修(2)+必修(1); (3)必修(1)+必修(1)+必修(1); (4)必修(1)+必修(1)+选择性必修(1) |
? 选择性必修(0-9学分):除必修学分选择模块外余下的模块; 选修(0-2学分):校本课程。 ? ? |
||||||
美术 |
必修(3学分):课时安排由学校自行决定。 |
选修(0-9学分):选修课程的5个模块(美术史论基础、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或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学一些模块。 |
||||||
美术鉴赏 |
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6个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内容。 |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必学(2学分):包括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2,体能模块应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健康教育模块可集中开设,也可在高中三年穿插开设; 必修选学(10学分):6个运动技能系列中选择1-3个运动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2。 |
|||||||
综合实践活动 |
必修(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学生所在学校按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进行学分认定。 |
|||||||
劳动 |
必修(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2.表中的课程安排一般按高中新教材名称填写,对于一标多版本教材且教材名称不统一的学科(如数学的选择性必修)按照课标内容填写。
3.表格中“/”后的数字为建议周课时数。
?
?
?
?
?
?
?
?
?